動物和植物其實很像,人在不同的生長時期,需要的東西不一樣,植物也是。植物在每個生長階段需要不同的養護方式,所以,今天小編為大家搜羅一下植物在不同生長時期的養護要點。
苗苗期
苗苗期指的是從破土而出到3~4片真葉以前的時期。這個階段,根淺苗小,對于用園土種植的,基本上無需追肥;但對于用少肥的基質種植,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,可以酌情追肥,注意量要比生長旺盛期少一些。
從澆水上,在子葉展開前,土要保持濕潤;在子葉展開后,就可以轉為表土見干則澆透的方式了。
這個養護方法,對于多年生的植物來講,適用于球根類植物的發芽初期,各種木本類植物的發芽初期,尤其是有落葉休眠習性的,在重新開始發芽的時候,有的種類會和花蕾期同步,或者趕在開花后才出現,通常持續時間都很短暫。
緩苗期
緩苗期間,養護方法就比較特別。這個時期的養護方法,完全可以借鑒休眠期的養護,就是斷肥不斷水,澆水照舊,表土見干則澆透;由于此階段,根系尚未長好,對肥也敏感,因此無需考慮追肥的事情。
在緩苗期,無論植物處于什么樣的習性,通常來講,建議放散射光、通風處,暫緩曬太陽,等日后恢復生長了,再按它們自身的習性(喜陽的,務必讓它們曬太陽;喜蔭的,繼續放散射光、通風處)來伺候;對于很皮實的少數植物,如太陽花、吊竹梅一類,扦插都容易活的種類,在緩苗階段,適當曬太陽,也不會影響它們成活,對于這類植物的管理,更為輕松。
生長旺盛期
這個階段,植物生長迅速,是需要水肥的時期之一。澆水方法,也是表土見干則澆透,能控制的,只有頻率。無論是盆栽,還是地栽,只要溫度合適,都可以酌情用肥。畢竟,追肥有一個重要原則,不見新葉(蕾)不用肥。對于觀葉為主的植物,肥料中,含氮適當多一些;對于觀花觀果為主的植物,可以適當追加磷鉀多的肥料。
不同種類的植物,生長旺盛期出現的時間有差異。
一年生植物:出現在生長前期,即小苗期到現蕾前之前的時間。
觀葉為主的植物:溫度適宜的春秋兩季是生長旺盛期。
木本類植物:關鍵要看種類,有的生長旺盛期,同時也是幼果膨大生長的時期,尤其是像蘋果、桃、梨那樣的果樹。
開花期
不同種類的植物,要求也不同。有季節性開花的,總的花期很短的,如蘋果、梨、杏等,在盛花期,由于花對肥比較敏感,因此,在大量開花的時候,不建議給它用肥。也有常年花開不斷的,花期很漫長的植物,如矮牛、石竹、天竺葵、太陽花一類,在大量開花期,溫度適宜的時候,可以適當酌情用肥(磷鉀多的肥)。
澆水方法:同樣也是表土見干則澆透,這個方法,基本上是個通用的,對絕大多數植物,幾乎都適用。
花蕾期和結果期
這個時期,也是植物最需要水肥的時期。與單純的長葉不同,花蕾、果實的成長,是消耗養分的;而葉子的成長是積累養分。
但不同種類的植物,出現的階段也有差異。
一、二年生的,生長期短的植物,會在植物生長的中后期出現,如向日葵、各種豆類、油菜等。
多年生的,差別就更大了:有的趕在長葉之前出現,如各種石蒜,早春開花的木本植物,尤其是先花后葉的種類,如連翹、迎春花、玉蘭花等;有的和生長旺盛期(現蕾開花時,同時枝葉生長旺盛)幾乎同步,如石榴、紫薇花、探春花等。
澆水的方法:生長旺盛期一樣,也是表土見干則澆透,根據植物生長情況,溫度變化情況,在頻率上適當調整。
休眠期
這個階段,是植物休養生息的時期,生長幾乎完全停止(適用大部分植物,尤其是某些常綠植物)甚至出現落葉(某些具有在冬季落葉習性的木本類),地上植物全部枯萎,只留宿根或球根的狀態(某些多年生的草本類),對水、肥要求很少。
總的養護要點,就是斷肥,但不能斷水。意思就是:在休眠的時候,無需給它用肥;但澆水還和平時一樣,表土見干則澆透,只是在頻率上比平時生長旺盛的時候,以及現蕾開花、果實成長的時候,少很多;舉例來講,同樣的植物,在休眠期,澆水大約7~14天一次甚至更長久的時間;但在平時生長旺期,大約4~7天澆水一次甚至更短些。
- 上一篇:你見過這五種奇怪的植物嗎?
- 下一篇:漲姿勢| 一起來看看這些少見但是美炸了的花花
- 點擊排行
- · 多肉為什么會長氣根?多肉長氣根怎么辦?
- · 小時候常見的小球蒼耳子,原來有這么多價值!
- · 多肉的葉片會干枯嗎?多肉干枯時要怎么辦?
- · 夏日炎炎,你的辦公桌還缺一盆綠植
- · 哪些綠植有毒,嚴禁入室?
- · 秋季蝴蝶蘭要怎么養護?